物聯網助力壽光智能溫室大棚建設走向產業化
發表日期:2016-03-23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2896次
瓜果蔬菜該不該澆水?施肥、打藥,怎樣保持精確的濃度?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如何實現按需供給?今天,“互聯網+在山東”全國網絡媒體采訪采風活動走進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現代農業產業園。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長周期曾被“模糊”處理的問題,在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現代農業產業園里,都有了信息化智能監控系統實時定量“精確”把關,農民只需按個開關,作個選擇,就能種好菜、養好花。
而實現這種“精確”感知的技術攻關正是物聯網技術。農業物聯網是被世界公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它是以感知為前提,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全面互聯的網絡。
由"模糊"處理到"精確"把關 手機一按輕松種菜
長期以來,傳統農業中的澆水、施肥、打藥,農民完全憑感覺,靠經驗。而如今,在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現代農業產業園,記者處處體驗到物聯網精準“感知”農業的技術。
在這個現代化的蔬菜大棚里,不僅有各種各樣的先進裝備和設施,通過移動通信網絡還可以對大棚實現遠程操控和智能化管理,奧秘就在“大棚管家”智能農業管理系統。山東移動公司壽光分公司楊華棟告訴記者,通過無線傳感器采集棚內的溫度和濕度,然后匯總到遠程控制終端上,終端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傳送到服務管理平臺上,服務管理平臺對這些數據進行匯總,再將數據發送到用戶手中。
由山東移動和壽光經信委開發的“大棚管家”是將物聯網應用于農業的創新之舉。通過“大棚管家”,農戶可以通過手機監測蔬菜溫室的運行,及時對溫室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度等指標進行調整,用手機即可操控大棚自動卷簾、自動噴灌等,從而使農作物始終處在最佳的生長環境之中。
采訪中,技術員秦然忽然接到了一條手機短信,“您的8號棚內溫度為XX度,為了避免對西紅柿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請您及時采取措施。此時棚外溫度與風力適宜,建議您打開天窗與通風口降溫。”看完短信后,秦然輕輕地在手機上摁了一下,棚壁上的通風機就像聽懂她的吩咐一樣,自動打開通風了。
“只要輕輕一按手機,就能完成灑水、通風等一系列操作”,技術員秦然告訴齊魯網記者,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壽光還是在外地,只要能發短信的地方,都可以遙控整個棚內的環境。
足不出棚給蔬菜看病 “千里眼”給出診斷意見
“大棚管家”不僅可以遙控大棚,還能夠給蔬菜進行遠程看病,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就實現了大棚蔬菜診治從“足不出戶到足不出棚”。在壽光市孫集街道三元朱村的王繼成的蔬菜大棚里,記者將一片有點發黃的西紅柿葉子放在“大棚管家”攝像頭前進行拍照。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拍照完成,照片被傳送到農業物聯網平臺上。
大約一個小時后,王繼成的手機上就收到了一條診斷信息:“懷疑西紅柿是晚疫病或灰霉病”。除了診斷信息,短信還給出了防治意見,如果農戶有疑問還可以進一步撥打電話進行咨詢。
“原先管理大棚,澆水、施肥全憑經驗,如今,該不該澆水?該不該施肥?‘大棚管家’就報給你了。”王繼成說2011年下半年試用“大棚管家”后,蔬菜大棚的管理工作輕松多了。“現在給蔬菜看病都是‘千里眼’,很方便。”如果棚里蔬菜發生了病蟲害,只要拿著葉子在攝像頭前拍張照片,就可以邀請全國各地的農業專家對其進行診斷指導。
記者了解到,“大棚管家”智能農業管理系統由無線傳感器、遠程控制終端和信息管理平臺共同組成,實現了現代移動通信技術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系統實時采集空氣溫度、濕度、風速等數據,同時還能及時的給用戶發出預警信息,而且當用戶收到預警信息之后,通過手機就能實現對棚內設備的遠程控制。農民還可利用遠程控制終端拍攝疑似遭受病蟲害的農作物,專家通過系統平臺遠程診治,提出防治建議。
蔬菜大棚“變身”智能工廠 物聯網技術助力“智慧農業”發展
除了“大棚管家”,在農業產業園里,還有中控室、比例施肥器、水循環凈化系統等高科技“武器”。在這里,少了泥土味,多了現代氣息,一個個大棚,更像是一個個現代化的智能工廠。
蔬菜是壽光農業的主導產業,全市現有蔬菜面積80萬畝,大棚40萬個,蔬菜種植戶14萬戶。隨著科技的進步,大棚設施不斷升級換代,各種自動化和信息技術也不斷引入。壽光的蔬菜大棚已經從最初的土棚子更新到第5代,一個大棚一年就能中出4萬多斤的蔬菜,農民收入在四五萬塊錢左右。而實現了全自動化的蔬菜大棚,更是提高了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蔬菜產量要比普通的大棚高出三倍以上。
“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著力打造‘智慧農業’。”壽光市農業局工作人員介紹,盡管實現了自動化的大棚尚處于示范階段,但是像大棚管家、短信預警、遠程診斷這樣的物聯網核心技術已經在壽光陸續的推廣,用到了許多農民的大棚里。記者了解到,壽光市農業局立足于信息化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推進數字農業和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先后建設了壽光農業信息綜合服務平臺,開發了8大信息服務系統,構建起了網站發布、視頻互動、熱線應答、短信交流、現場指導相結合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視頻監控及信息處理平臺、農業投入品準入系統,搭建起了一條服務與管理相結合的信息直通大道。
張丁奇介紹,農業物聯網的使用,通過精準的控制,優化了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可以創造適合作物生長的最佳環境,從而大大提高農作的的品質。而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大大縮短了處理等量任務的時間,減少了時間成本。
近年以來,壽光市積極實施標準化、基地化、種苗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戰略,在高端園區建設中,始終注重信息化技術的的應用,在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各鎮(街道)新建的高標準蔬菜園區和綠色有機蔬菜示范基地,推廣應用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系統、土壤肥料GIS地理信息系統、作物病蟲害信息預警系統,部分溫室裝備了物聯網應用系統,有力提升了高端農業園區的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裝備和應用水平。
目前,壽光市通過土地流轉、集中建設的形式,規劃建設了137個封閉式蔬菜園區,總建設面積8.9萬畝。2014年來,壽光市按照“建設品質壽光,創造美好生活”這一總目標,以建設優勢突出的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引領,創新發展,加大投入,現代農業不斷向更高層次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