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讓“智慧農業”更精更特更優發表日期:2019-09-03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5975次
西瓜還長在田里,就有客戶通過網絡下了訂單;土特產信息在網上發布后,客商上門求購;需要農資農具,輕點鼠標店家送貨上門;生產遇到難題,網上求教農業專家……現如今,伴隨著“互聯網+”模式在農業生產銷售中的廣泛運用,以精準化種養、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為特征的“智慧農業”,逐漸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業態。
然而,客觀地說,“智慧農業”發展在不少地區才剛剛起步,離真正“破題”、離發展壯大、離全面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么,如何立足本地區發展實際,以“互聯網+農業”為依托,積極探索、有效拓寬、多元創新“智慧農業”發展路徑,促進現代農業進一步“脫胎換骨”,使其更精更特更優,實現與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的同頻共振,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培植全新增長點?
一頭連著電腦、一頭連著大地的物聯網,作為“智慧農業”的支撐點,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獨特地位”日益彰顯。盡管,農業物聯網在傳統農業比重較高地區還只是“新生事物”,但正因如此,其發展空間更為廣闊、發展潛力更為巨大、發展后勁更為充足,關鍵是撳準“開關”,以農業物聯網建設為抓手,打造精準化、靶向化、全程化的農業生產監控和感知網絡,通過各種自動化、遠程控制的網絡信息系統,實現產前監測預警、產中智能管理、產后物流追溯。可以先在農業設施、水產、畜牧、大田環境監測等類物聯網開展技術探索和典型示范,逐步放大“漣漪效應”,最終實現全覆蓋。
家門口“收件”、網絡上“賣貨”的益農信息社,堪稱“智慧農業”的突破點,被廣大農民親切地稱為“萬能超市”。當前,亟需以“互聯網+”為驅動,大力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在構建優質益農信息社、培育得力信息員上下功夫,充分彰顯其在現場技術咨詢、普及種養科技信息、農事查詢、農產品供求信息發布等方面的“智慧”優勢。與此同時,將益農信息社當作發展電子商務的重要平臺,推動民營電商產業不斷興起。民營電商借助益農信息社平臺,多渠道開拓市場、展示產品、推銷服務、培育品牌,亟需成為當前農業生產營銷的一種新理念、新方向、新方式、新實踐。
高端投入,精準施策,推動“三農”發展日漸進入“數據時代”,是實現“智慧農業”提質增效的另一“重頭戲”。只有緊扣“大數據時代”脈搏,在“三農”發展的多個領域發揮“大數據”的作用,才能產生高效、實效、長效。應積極利用新時代的新政策、新機遇、新機制,全方位盤活農業的巨大“數字化”改造空間,按照“靠船下篙”“到嘴到肚”的原則,優先發展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接地氣、效益高的“數字化”農業信息技術,真正給農民帶來實惠、農業帶來興旺、農村帶來振興,也給所有涉農領域帶來信心、希望和動力。
在涉農社會服務上,“智慧農業”同樣大有可為:土地流轉依托數據系統,實時發布最新土地資源信息,可使社會資本進入農業領域更加便利;休閑觀光農業數據系統整合全域鄉村旅游資源,景點信息可隨時隨地進行智能化查詢,門票、就餐、住宿等可以實現手機預訂管理;衛星搜索、GPS定位技術可廣泛應用于秸稈禁燒、測土配方采樣中,使工作準星精確到“毫厘”;借助“農大夫”遠程診斷系統,農民足不出戶即可獲得農作物管護技術;依托網格化社會管理平臺和農業、民政等多部門數據系統,可實現薄弱村的精準化、靶向化、系統化幫扶……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市民最關心的涉農話題之一。如何主動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數字化”管理模式,確保“餐桌上的放心”和“舌尖上的安全”?其中的要害,是“智慧監管”的觸角必須全程探入農業產銷的每一個關鍵環節。應建立蔬菜生產、生豬屠宰等環節的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以“大數據”的支撐實現標準化種植養殖,再結合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產品身份“名片化”“身份證化”制度,不斷健全完善“互聯網+農業”移動執法平臺和“互聯網+農村環境”監管等系統,為“三農”發展注入更多的“智慧活力”。
隨著“智慧農業”發展步伐的日益加快,“數字化”服務與管理的作用將會越來越突出,而“更精更特更優”也會成為“智慧農業”的永恒追求。
9月3日在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舉行的“2019首屆江蘇智慧三農高峰論壇”上,行業專家、企業大咖的精彩分享一定會讓您收獲滿滿。本文來源:中國江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