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富錦:智慧為翅 農業變樣發表日期:2018-07-19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2738次當前,全球農業都在向智能化、精準化方向發展。在智慧農業中,將有效提高耕作效率,提高農產品產量,保障農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富錦市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農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強勁驅動力和“互聯網+”現代農業戰略機遇期,加快農業技術創新和深入推動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的融合,已從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邁出一大步。
吸引了眾多目光聚集的智慧農業到底有多“智慧”?記者帶著好奇和期望對富錦進行了深入采訪。
從傳統到現代深度結合物聯網技術
記者驅車來到位于同三高速公路482公里處的富錦市現代農業萬畝水稻科技示范園。一望無際的稻田,田間飄著淡淡清香。與過去傳統稻田相比較,最大的不同是田里井然有序地置放了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精密儀器。
“這些儀器都是各種觀測系統,用來收集數據,基于衛星遙感、多種數值預報、氣象實況監測、農作物長勢監測等數據建立農業氣象大數據庫,依托物聯網技術,開展集監測預報、預警發布、防災減災、效益評估、科普宣傳、科研試驗、示范推廣等多方面的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服務。”富錦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水稻研究所所長張羽介紹說。
在富錦市現代農業信息服務中心巨大的高分辨率監測大屏上,各生產區域的生產情況、各地塊的水稻長勢情況、各種數據分析等一目了然。記者了解到,萬畝水稻科技示范園由農業、水利、氣象、農機四個部門共同參與管理,全程機械化,目前已達到設施建設標準化、田間管理智能化、農資投入精細化、節水灌溉精量化、科技服務信息化,無處不體現出數據給現代農業帶來的質的變化。整理近一段時間的走訪,記者發現,這里是全市230萬畝水田現代化生產經營管理的縮影。
智慧農業并不單單是人們眼里看到的田里擺設的這些儀器、一個簡單的APP,而是物聯網技術與傳統農業的深度結合。采用“互聯網+農業”的手段,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富錦市組建了農業大數據調查研究分析中心,啟動經濟作物、勞動力調查分析等項目,全市實現了水稻生產全程可追溯,農業裝備智能化。以農技、農機、氣象、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質量和功能日益提升,讓農業生產真正走上智能化、自動化和遠程控制化的智慧農業發展之路。
張羽向記者介紹說:“今年,我市又爭取到了國家農業部數字農業建設項目,將建成一云、一庫、三平臺,云是基于云計算的云服務中心、庫是基于大數據的綜合信息管理數據庫、三個平臺分別是北斗精準時空服務基礎平臺、物聯網綜合管理平臺和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未來,將進一步提高信息服務能力,為實現農業現代化作出貢獻。”
從種到銷海量分析科學指導
從靠天吃飯到數據化科學指導,智慧農業正在改變著傳統農業依靠“老農經驗”的耕作模式。從來都是低頭種地的農民,如今,也低頭看起了手機。他們不是在玩游戲,而是在看專家給出的指導,學習科學種地。“低頭看信息,抬頭看大勢。”現代農民不一樣了,他們正從“傳統農民”轉變為現代化時代的“新農民”。
“按照研究,插秧的高產時期是5月14日到19日。現在進入插秧關鍵時期,加油插秧啊!”收到農技部門發布的這條消息,富錦市的稻農立即行動起來。這是富錦市農業和氣象專家經過綜合研究考量給出的階段性管理技術意見,通過電視、廣播、短信、微信、微博等多種傳播渠道,迅速、無死角地將信息發布出去,農戶只需耐心地等待指令。
科學指導,既節省人力又節省物力,農民稱贊不已。
“種地的工具越來越好,也有全面詳細的技術指導,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了,孩子們都出去打工了,地里用不上那么多人了。”一位農戶對記者說。
富錦市氣象局建設的集“水稻農業與生態氣象監測站”,“農業氣象生態實驗室”、“標準化人工防雹增雨基地”、“現代農業氣象防災減災服務中心”和“農業氣象科普館”五位一體的氣象保障現代農業發展試驗基地,今年1月被中國氣象局確立為東北地區6個“生態與農業氣象野外科學試驗基地”之一。
在富錦市現代農業信息服務中心,記者了解到,信息服務中心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團隊,運用農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成了“富錦市現代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平臺對上鏈接省推廣、土肥、植保等專業管理系統;對下與全市33個農情測報點、8個“互聯網+農業”示范基地和科技園內的田間物聯網系統相鏈接,形成對科技園、對農戶、對上級業務部門的信息交互。富錦市還結合“數字農業”項目的實施,通過微信群、QQ群、短信、村村通氣象預警語音系統發布農業信息、技術咨詢。建設40余個“三減”、“互聯網+”及新技術、新品種科技示范園區,試驗、示范、推廣項目72項,完善30個“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為加快新技術推廣、新成果轉化和技術儲備奠定堅實基礎。
大數據是信息化時代的新生事物,從中產生的新業態層出不窮,將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富錦市完善的農業科技和電子商務網絡服務體系,使農民足不出戶就能夠遠程學習農業知識,獲取各種科技和農產品供求信息,專家系統和信息化終端成為農業生產者的大腦,指導農業生產經營。
從飯桌到田間全程可視可溯源
隨著“互聯網+”新一輪科技浪潮的到來,糧食產業糧食倉儲管理手段創新迎來了新契機。在富錦象嶼金谷糧食倉儲基地,碩大的廠區一眼望不到頭,一座座烘干塔,一棟棟平房倉、立筒倉整齊劃一。這里共存儲糧食425萬噸,單倉倉容3.3萬噸的高大平房倉107棟,單倉倉容1000噸的簡易立筒倉835個。據介紹,每個平房倉內有1440個檢溫點,每個簡易立筒倉內有65個檢溫點,分層分布。
記者沿著樓梯爬上一棟平房倉,這是一棟儲存稻米的倉房,進入倉內可見稻米平整地鋪成一個平面,令人難以置信,記者腳下的稻米足足有7米深。“我們可以通過手機APP監控中心,實時掌握糧溫情況,進行有效的、有針對性的處置,監控中心可以對糧食收購、烘干、入庫數據及人員調度、糧溫情況、倉內情況實時監控。”糧食保管員徐艷輝對記者說。“基地對全部糧倉進行智能化干預,實現科學保糧、智能保糧。”
走訪完倉儲的各個流程,記者看到,倉儲作業流程各環節環環相扣,已經實現智能化控制、智能化預警,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效率大大提升。
下一站,記者來到金瑪農業集團,在幾百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只有兩三名工人在監控設備的生產。各條工序的制米機械轟轟作響地運轉著,卻不見一點粉塵,這里聚集著國內最先進的制米設備,整個車間內干凈整潔。
據金瑪集團總經理劉安君介紹,集團在富錦市斥資3億元投建金瑪安全食品工業園,園區擁有先進的水稻科研中心、育種基地、水稻加工、農產中交易展示中心和倉儲物流園,采用國內領先的生產加工工藝技術,建有5萬畝現代農業科學示范基地,該基地已列入國家農業部水稻種植標準示范區,是農業部首批數字農業項目建設試點單位。從種植到加工生產,每一道工序都達到了全程可追溯。“我們的產品目前主要銷往南方省市及國外市場,綠色有機品質高,不愁賣。”劉安君對產品質量和銷售情況非常滿意。
“吃得放心,買得安心。”國內國外的經銷商,為富錦這些能夠追蹤到所有生產過程的農產品點贊喝彩。
智慧農業的建設讓農業生產經營效率顯著提高,徹底轉變了農業生產者、消費者的觀念和組織體系結構,實現了農業生產高度規模化、集約化、工廠化,提高了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風險的應對能力,使弱勢的傳統農業成為具有高效率的現代產業。今年富錦市結合“數字農業”項目的實施,完善30個“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未來將努力做大做實智慧農業,讓農民用得起、用得好。來源:黑龍江經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