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托普新聞
- 走進河北的智能農業發表日期:2013-11-21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4715次
河北是個農業大省,自 1998 年承擔國家高技術計劃(863)項目—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示范工程項目以來,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得到了長足發展。智能農業信息技術的運用對于改造傳統農業,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建立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快速、簡便、高效的農技推廣運行模式,智能農業更實現農技推廣方式轉變,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截止目前,河北省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在以下幾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1 開發了網上運行及單機版的農業專家系統
依托于農業有關各學科取得的成果和專家在長期科研、生產上積累的實踐經驗、系統知識,利用 863 專家組推薦的平臺,按照區域布局、結構調整及特色農業對新技術的需要,組織有關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分析收集整理小麥、玉米、蔬菜、棉花、水稻、大豆等栽培模式和播種、品種選擇、施肥、植保、灌水等技術知識規則,從中篩選整理出適合不同類型區、不同產量水平、不同栽培條件及栽培要求的智能推理知識規則,進而開發出 20 多個網上運行及部分單機版的農業專家系統。
按照區域布局,在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主產區的石家莊、保定、唐山、邯鄲等市,研制開發了適合不同類型區的小麥栽培管理專家系統、優質高產高效玉米專家系統;在蔬菜主產區的青縣、定州、昌黎、正定、望都、豐南等縣市,研制開發了包括河北省黃瓜、番茄、甜椒等主栽蔬菜的栽培技術專家系統;在棉花主產區的黑龍港流域(滄州、衡水、邢臺),研制開發了抗蟲棉栽培專家系統;在滄州、衡水等大豆產區,研制開發了大豆高產優質栽培專家系統;在冀東水稻主產區的唐山、秦皇島,研制開發了水稻軟盤育秧栽培專家系統、稻田養蟹專家系統;特別是按照結構調整及發展特色農業的需要,開發完成無公害黃瓜栽培管理、無公害番茄栽培管理、辣椒栽培管理、優質專用小麥栽培管理和養牛管理等 5 種專家系統,累計數據庫數量為 241.8 萬,知識規則數為 3 145 個,模型數為 104 個,視頻文件為 23個,圖片 454 個,超文本文件 162 個,具有較高的智能化、規范化水平,實用性強,增效顯著,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
2 開通運行了河北農業智能信息網
河北農業智能信息網是國家 863 計劃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示范工程重點建設內容之一,是我省農業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面向全省的農業技術綜合性服務網站。自 1999 年河北農業智能信息網開發開通以來,為充分發揮其在農技推廣中快速、便捷、高效的作用,不斷加強網站建設,歷經兩次改版升級,形成了目前與全省 11 個地級市及 100 多個縣(市)聯網、具有遠程維護和移動辦公功能、擁有近 100 名分布于全省各地的網站信息員的河北農業智能信息網,實現了全省農業信息資源的交換與共享及全省農技推廣系統的遠程移動辦公,為全省提供以無公害黃瓜、無公害番茄、優質專用小麥栽培管理和養牛管理等 20 多種農業專家系統智能決策服務為主的多方位智能化服務,促進了全省農技推廣方式由傳統方式向現代方式轉變。
河北農業智能信息網通過實現在 Internet/Intranet條件下的農業專家系統在線決策診斷、移動辦公和遠程維護功能,成為全省農業技術智能決策中心,新物資、新材料、新品種的信息發布中心及新技術、新成果的服務中心。
3 研制開發了農業信息數據采集交換系統
本著長遠發展理念,為將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引向深入,在組織有關專家制定完善農業數據采集規范的基礎上,開發應用了農業數據采集交換系統應用軟件,并于 2003 年 11 月初獲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軟件著作權登記。該系統適用于各種農業基礎數據的采集,其主要用途為:①作為智能化的數據采集平臺,實現各區域的農業基礎數據采集工作;②通過現有的通訊技術,實現全省農業數據的跨區域共享、交換與集成應用;③通過定義映射關系,實現異構數據庫之間的數據共享。它包括數據采集層、數據管理層和數據分發層。該系統目前已在我省昌黎、三河、望都、豐南、滄縣、邯鄲縣、無極、晉縣、正定、平泉、易縣、景縣、故城、青縣、任丘、南宮等 16 個重點示范縣安裝使用。農業數據采集規范的開發應用,為實現我省農業數據科學采集及數據交換、共享、傳輸與集成的自動化、電子化、現代化,最大限度的利用我省信息資源,從而實現農業專家系統的全面深化開發和應用,實現我省農業管理決策及智能農業信息技術示范推廣的快速、簡便、科學、高效運行打下了基礎,并使河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智能網絡中心成為全省農技推廣的信息資源中心。
4 開發使用農業智能語音電話系統,彌補計算機網絡方式的不足
為彌補計算機網絡推廣方式的不足,根據廣大農民普及電話的實際情況,在望都、豐南、三河、滄縣、藁城、無極、正定、晉縣等 15 個示范縣先后開發應用了農業智能語音電話系統,同“農技 110”結合,做到專家坐席和自動應答相結合,一次咨詢多次自動放音,節約專家時間,彌補專家信息量和記憶力的不足,讓農民通過電話咨詢農業技術、農產品及農業物資行情,發布農業新技術、新品種、農產品銷售、農資求購等信息,實現“全天候”服務,在農技推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擴大了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推廣普及率。
5 建立長期定點觀測試驗站
選擇具有明顯的生態和經濟特色的區域,在全省建立了 16 個定點觀測網絡基站。落實中心示范方 20個,中心示范方面積 25 萬畝,開展定位系統觀測,按照農業數據采集系統采集規范要求,采集作物布局、歷年面積、產量統計、高產典型、縣鄉村地名,及土壤、氣候、肥料、品種、栽培、病蟲草防治、灌水等數據、知識,共采集數據(包括圖片資料等)320 萬個,并通過安裝使用的農業信息數據采集交換系統上傳到河北省農業智能網絡中心的中心數據庫,為網上運行的農業專家系統及全省農業科技推廣提供最新數據支持,實現智能化技術決策的時效性。網絡基站一方面為全省農業技術推廣提供及時、可靠的數據資源;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智能網絡信息技術優勢,積極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
6 舉辦多層次農業信息技術培訓班,培養發展智能農業信息應用隊伍
先后舉辦11 期全省智能農業信息高技術研修班,為全省各地培訓農業專家系統開發骨干 556 人次,培養了一批具有農業和微機應用技術的復合型開發人員,為河北大面積應用推廣農業信息高技術提供了人才準備。另外,以縣市為單位舉辦縣、鄉、村微機操作員培訓班 400 多次,培訓農技人員和農戶 25000 人次。很多青年農民能利用網絡做專家技術決策、發布農產品信息、搜索技術資料及新產品信息等,提高了他們的農業生產管理水平和農業信息意識。
7 大力開展智能農業信息技術示范區建設,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通過開展集網上農業專家系統咨詢服務、農業智能語音查詢服務、網上綜合信息服務等為一體的智能化農技推廣綜合服務,1998~2003 年河北示范區累計推廣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 8 512.7 多萬畝,增加產量 14.2億公斤,節約成本 11.1 億元,總增收節支 21.7 億元。其中在昌黎、豐南、望都、邯鄲縣、滄縣、三河等 6 縣(市)中心示范區,累計建立作物類示范總面積 557.6 多萬畝,增加產量 3.2 億公斤,節約成本 3.2 億元,總增收節支 6.6 億元;聯網示范縣(任丘、晉州、易縣、青縣、南宮、景縣、無極、正定、故城)累計推廣 1998.0 萬畝,增加產量 4.5 億公斤,節約成本 2.8 億元,總增收節支 5.8 億元;輻射推廣區(邯鄲市、邢臺市、石家莊市、保定市、廊坊市、秦皇島市、唐山市、滄州市、衡水市、張家口市、承德市)累計推廣 5 957.1 萬畝,增加產量 6.5 億公斤,節約成本 5.1 億元,總增收節支 9.3 億元,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