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鄉村振興增“量”更需提“質”發表日期:2017-12-29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035次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
全省經濟工作暨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方案要到位、政策措施要到位、推進機制要到位。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農業大省山東,如何重新審視農業發展定位和空間,推動農業供給由“量”的滿足實現向“質”的提高轉變?
高標準中提質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推動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質量提升重點是抓好農業標準化生產,只有標準化解決了,才能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生產、加工和快速復制擴張。”省農業廳廳長王金寶說。
今年夏收,濟南市商河縣龍桑寺鎮種糧大戶史益民承包種植的500多畝小麥喜獲豐收,上門洽談小麥收購的人絡繹不絕。之所以高產,除了田間管理到位外,得益于鎮上去年建成的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按照“地平整、土肥沃、旱能澆、澇能排”的宗旨,龍桑寺鎮去年建設了5.5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大大提高了土地產量。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藏糧于地”外還應“藏糧于技”。不久前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山東開創集團發布了其“開創云農業水價改革云平臺”。集團副總裁婁志澤告訴記者,云平臺最大的創新之一,就是研發了“水權寶”這一智能應用程序。
“種植戶只需掃描特定灌溉設備上的二維碼進行設備識別認證,就可以進行灌溉和計費結算。”婁志澤說。
看似簡單的“澆地”模式變化,背后蘊藏著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大勢。“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現代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以信息技術、自動監控等高新技術為基礎,力求資源節約和生態均衡,這是農業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著力點之一。”山東省委黨校中國農民思想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周其森說。
深化改革謀動能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著重健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探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用130畝地的經營權和大棚所有權抵押,一下子貸了100萬元,利息卻很便宜。”濰坊市寒亭區朱里街道河灘社區養鴨大戶王立濤說。土地經營權能抵押,使生產要素變資本,激活了農村沉睡的土地財富,為王立濤這樣的種養大戶提供了一條融資途徑。
“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主要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土地的規模化,一種是服務的規模化。在土地規模化方面,我們堅持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充分尊重市場的發展規律。在服務規模化方面,這幾年,各地發展了一大批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了代耕代種代收、土地托管、半托管等社會化服務,這是一種很好的探索和嘗試。”王金寶說。
“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我們的抓手一個是通過土地托管,解決‘誰來種地、地怎么種’,以及在人多地少、分散經營的經營體制下如何‘統’的問題。另外即通過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帶動小農戶入社、土地經營權入股,溢出土地全部歸村集體所有,建立‘保底+分紅’利益分配機制、風險補償機制和農業職業管理人制度,既壯大村集體經濟,又從根本上解決小農戶如何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的問題。”省供銷社理事會主任侯成君說。
高附加值求效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智慧農業、田園綜合體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創建一批國家和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
近日,單體面積國內最大,年供應量可達到5100噸的智慧型農業大棚在臨邑縣凱盛浩豐(德州)智慧農業產業園建成。田園綜合體,這一探索實現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的農業新業態,悄然出現在德州。“借助中央控制系統,我們能為每一株番茄提供特定的溫度和水肥條件。在最優越的生長環境中,每株番茄都可生長到10余米長,產量相當于傳統溫室大棚的5至6倍。”智慧農業產業園項目經理季程博介紹。
“農業不是包袱,而是財富,農業不僅能富民,還能強市。農業不是夕陽產業,永遠是朝陽產業,關鍵是找準路子,精準發力。方向對了,不怕路遠。”德州市長陳飛說。
給你一個品牌,如何讓它價值過億?同樣是找路子,聊城則做足農產品品牌文章。
12月19日上午8時,京滬高鐵“聊·勝一籌!”品牌專列G12次列車緩緩駛出上海虹橋站,向著北京南站加速駛去。截至目前,“聊·勝一籌!”整體品牌旗下有了18個重點區域品牌和72個企業產品品牌。其中,東昌葫蘆、臨清丁馬甲魚等品牌農產品已經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我們反復研究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線城市人群的消費習慣,發現他們對農產品價格并不敏感,卻對質量非常敏感。”聊城市長宋軍繼說,北京186家銷售聊城農產品的超市,三年以來沒有出現一起因為農藥或化肥超標而產生的事故。“這讓我們深刻意識到,農產品質量就是農業發展的生命。”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