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北京市發展設施農業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及解決方法發表日期:2013-11-06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6413次
北京市發展設施農業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及解決方法
目前,北京設施農業總體布局趨于合理,設施設備的總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設施類型向高檔化的方向發展。設施農業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總產和單產大幅度上升,設施農業的品種也不斷擴大和豐富。但是北京在設施農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1 設施農業科研投入和資金投入不足
北京設施農業經過近10年的發展,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由于科研投入不足,設施栽培在專用品種選育、蔬菜產品標準研究制定、無污染設施蔬菜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環境控制技術等方面仍然十分落后。
另外,由于多數現代化程度較高的設施建設之初多數為政府投入,在投入后受諸多因素影響,成本很高,不能取得高效益,企業缺乏對設施農業投入的內在動力,后續投入不足。由此形成許多設施閑置不用,大量投入成了擺設的現象。
2 機械化程度低,缺乏專用的小型化作業機具
北京設施栽培作業機具和配套設備不完善,生產過程中的土壤耕作、播種、微量灌溉、施肥、環境監控等絕大部分還是靠人工進行,作業環境差、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現有的產品機型不多且多為借用已有的陸地用小型機具,適用于大棚內各種栽培所需的作業機具幾乎還是空白,機械存在適應性差、生產效率低、作業質量差等缺點。機械化水平低成為制約北京設施農業發展的瓶頸。
3 栽培技術體系不健全,勞動生產率不高
目前,北京市設施栽培的品種多為國外引進品種和大田品種,較少有設施栽培所需的專用品種或國內新品種。在溫室內的各項作業基本上靠人力,機械化程度低。設施農業所需的設備研發還基本沒有開展。此外,設施栽培中的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主要依據大田的經驗,沒有一套適應于設施栽培的完整技術規范。由于設施栽培技術體系不健全,致使勞動生產率不高。
4 技術人員缺乏,管理水平低
精通現代設施農業管理與栽培技術的人員缺乏,許多先進設施的功能和優勢難以發揮。設施農業需要有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完全與市場相適應的運行管理機制,北京目前還沒建立這種管理機制,仍以經驗和粗放的管理為主。
另外,北京設施農業發展主要以分散農戶經營為主,產業化程度不高。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新技術、新成果的到位率、入戶率低。設施農業在環境控制、栽培管理技術、生物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的設施農業先進水平相比較,還有不小的差距。
如何提高北京設施農業發展呢?北京設施農業發展該做哪些政策與措施呢
1 加強協調服務
依托北京設施農業協會,開展調查研究,總體把握現階段北京市設施農業的建設情況,盡量分層次、分規模、分水平進行科學規劃;多方獲取市場信息,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各區生產結構,將宏觀政策與微觀指導結合起來,分門別類地指導生產、管理、銷售等各個環節。各區要采取相應的工作措施,在土地調整、資金支持、設施建設、生產管理、人才引進、技術培訓、信息服務、市場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做好規劃組織、協調和服務工作。
2 加大設施農業配套機械的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對農民購置農機具的補貼力度。農機具一次性投資大,是固定資產,政府應給予補貼,提高農民購買設施農業配套機械的積極性。二是扶持農機推廣工作的力度加大。政府應支持農機推廣部門對設施配套機械進行試驗、選型、示范等前期基礎性工作。三是增加新機具研發的扶持力度。研究用物理方法的土壤處理設備;溫室現在還沒有耕深能達到30 cm的耕作機具;在設施食用菌生產中,還缺少通風降溫設備;在設施蔬菜生產中,農民應對下雪的辦法,只能靠揭簾化雪,損失室溫,沒有除雪機械。
上述課題都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資金去研究、開發全新的機械設備。
3 加強農民技術培訓
農民文化水平較低,接受能力較差,人員更替快是不利條件。但也有很多有利條件,如基層有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農民渴望知識等。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探求適應不同人群的培訓方法和技術。
向農民傳授知識,在生產實際中給予指導,實行科技入戶。政府應該制定政策,鼓勵各級科技單位的專家、大專院校的老師、在校研究生或高年級學生與村結對子,定期或利用業余時間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
4 提高技術服務與物資供應水平
設施農業有其技術性和裝備專業化性,為了增加設施農業增值效果,必須發展設施農業的專業化和產業化經營,延長設施農業的產業鏈條,配套各類物資供應的專業化經營,提高設施農業增值能力,吸納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投入到設施農業經營隊伍中去,增加收入。同時,建立設施農業技術服務體系,使設施農業健康發展。
5 增強農業基礎設施配套能力
加強北京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水、電、路、通訊等實際問題;研發和使用性價比高的環境控制設備、溫室灌溉和施肥設備、種植養殖設備等相關設備,開發和引進抗病性強、產量高、品質好的溫室專用作物新品種及特色品種,提高溫室、大棚等主體硬件的質量。針對不同的作物品種研究制定種植、養殖與病蟲害防治的技術規范,制定農產品質量與檢測技術標準等,提高整個系統工程的配套能力。
6 主打特色產業
北京的設施農業要有自身特色,京郊發揮自身的科技優勢:遠郊可以大力選用新品種,努力向種植特種蔬菜、特種花果等精品農業發展;近郊則要發揮地理優勢,將農業種植、養殖與旅游觀光結合起來形成集農業生產、旅游、觀光和休閑為一體的農業觀光園、生態科技園區。
7 做好產品營銷
充分利用北京市強大的傳播體系,如多種農業信息網絡、各種視聽媒體、各類農產品展銷會等多種形式展出、推薦,不斷提高優質農產品的知名度。鼓勵和支持一部分農民由生產領域向流通領域轉移,著力培育農產品經紀人、貯藏保鮮大戶、營銷大戶,壯大農產品營銷販運隊伍。大力支持各類農民合作組織、中介組織參與到設施農業產品的流通中來,提高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市場化和組織化程度。同時,在設施農業建設相對集中的地方,積極建設大中型批發市場,為農產品交易流通創造良好環境。
8 建立風險補償機制
設施農業是一項高投入的產業,也是一項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的產業。如遇風、雪等自然災害,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切實加強風險防范,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時,應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北京市出臺的農業風險補助政策在2007年臺風、雪災的抗災自救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要盡早開辦設施農業保險,鼓勵業主積極投保,降低設施農業風險,促進設施農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更多內容可點擊: 設施農業滴灌施肥智能化控制系統 本文章由托普物聯網(http://m.yd9877.com/)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