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智慧農業來了 智慧農資準備好了嗎?發表日期:2016-11-05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344次水稻田里,植保無人機在空中盤旋噴藥;辦公室里,輕點電腦鼠標實時監控農作物的全程化生長;拿起手機就可遠程控制溫度、光照度、滴灌等設備,實現精細化種植;掃描一下產品二維碼,就能查到瓜果蔬菜的種子來源、施肥、用藥情況……近日,在北京市順義區CAIPOS物聯網展示基地,關于現代農業一幅幅“高大上”的實時畫面正在進行現場直播,而這一切的變化正是歸功于智慧農業所帶來的真實改變。
也許有人會問:什么是智慧農業?它能給我國農業生產和農資行業發展帶來哪些變化?推進智慧農業向前發展還將面臨哪些挑戰……為了更深入了解智慧農業的現狀、未來及效用,《中國農資》記者重點采訪了相關專家及參與者。
揭開智慧農業“面紗”
“未來農業是什么樣?大家都會說是現代農業。而現代農業究竟長啥樣,對它的定義和描述,說法不一,但我想未來的農業至少應該看到這樣的景象:就是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空間技術、智能化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農業組織和農民生活方式的生態融合和基因重組。這,就是智慧農業。”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物聯網首席科普專家李道亮告訴記者,所謂智慧農業就是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集成應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音視頻技術、3S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及專家智慧與知識,實現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控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及實現智能自動化。除了精準感知、控制與決策管理外,從廣泛意義上講,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閑旅游、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生產面臨生產力低、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緊張、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化肥、農藥利用率大幅低于發達國家,市場缺乏農業方面的精準信息……“智慧農業完全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一是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二是能夠顯著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三是能夠徹底轉變農業生產者、消費者觀念和組織體系結構。”李道亮認為,智慧農業以最高效率利用各種農業資源、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業成本和能耗、減少農業生態環境破壞以及實現農業系統的整體最優為目標,以農業全產業、全過程智能化的泛在化為特征,以全面感知、可靠傳輸和智能處理等物聯網技術為支撐和手段,以自動化生產、最優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系統化物流和電子化交易為主要生產方式實現高產、高效、低耗、優質、生態和安全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以前種菜憑經驗,容易出現誤判,現在靠儀器,管理更科學了。”事實證明了李道亮的看法是可行的。在農業部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示范點天津靜海生寶農民合作社里,記者同樣看到,在幾十個蔬菜大棚的情況“濃縮”在幾臺電腦屏幕上,一張張動態曲線圖記錄著24小時棚內空氣、土壤溫濕度等信息。一旦有需要,還能自動或遠程控制執行灌溉、卷簾等操作。該合作社理事長顧靖坦言:“設備安裝后,基地減少了20名人工需求,一年就能節省人工成本60萬元。”
催生農資行業“蝶變”
在智慧農業如火如荼發展的當下,催生了農資行業的“蝶變”,衍生出關于智慧農資的一批創新理念與做法。值得肯定的是,一批先知先覺的農資企業開始從單一農資供應商向綜合農業服務商轉變,為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提供包括種子、化肥、農藥、農機、農技、糧食貿易、金融、信息等一體化服務,開啟種植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并實現轉型升級。
陜西富鉀農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堃表示,農資企業僅靠賣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產品,很難滿足規模化種植需求,也很難在競爭中勝出。以數字農業為代表的智慧農業通過大數據積累和運用,能對生產實現精準控制,并幫助生產者增產增收。農資企業可以借助數字農業提供的數據支持,提高農化服務精準度和效率,打造新的競爭力。
“環境可測、生產可控、質量可溯,智慧農業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引領現代農業發展。”中國智慧農業產業聯盟常務副會長、北京科百宏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宗波也認為,以經驗為主的傳統農業已不能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收集經驗背后的數據。“傳統農業,澆水、施肥、打藥,農民全憑經驗、靠感覺。如今,設施農業生產基地,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瓜果蔬菜該不該澆水?施肥、打藥,怎樣保持精確的濃度、溫度、濕度、光照?如何實行按需供給?” 劉宗波表示,這些以往在作物不同生長周期憑經驗靠感覺“模糊”處理的問題,在智慧農業面前開始了實時定量的“精確”把關。
智慧農業在全國各地的實踐與嘗試也在陸續上演,在江蘇省泰州市,當地正在打造的“泰州智慧農業”手機服務管理平臺在農業社會化服務方面卓有成效。例如,莊稼有了病蟲害,手機拍照后一鍵上傳,就可以得到專家的指點。需要農機、植保等專業化服務,只需在APP上發布需求,就會有附近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前來搶單;浙江省供銷社系統以現有農資經營服務網絡和“中農在線”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為依托,利用物聯網、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信息技術,打造集在線莊稼醫院、農技培訓、市場信息發布、智能化農業生產設施示范推廣、優質農資商品展示展銷、農資商品質量追溯于一體的“智慧農資”服務平臺,為農民提供質優價平的農資商品和快捷高效的服務。
“發展智慧農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采取綜合性措施扎實推進。切忌瞎子摸象、坐井觀天,要大協作、大集成。”李道亮認為,首先,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依托農業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建設一些示范基地,讓農民自己看一看、比一比,親身感受智慧農業的好處;其次,要做好頂層設計,制定明確的行動規劃,增強面向農業與農村服務的信息化科技創新能力,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節能降耗;最后,要推動信息化基礎設施在農村的普及,吸引專家學者、高校畢業生等投身于智慧農業建設。
智慧農業需接“地氣”
近年來,各地政府對于智慧農業發展的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均在不斷加大。例如,2014年,杭州市農業局等部門投入了200萬元的扶持資金,在經濟作物種植、生態健康養殖等領域擇優建設了3個智慧農業示范區和8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點。2016年,江西省財政整合相關涉農資金3000萬元專項支持全省智慧農業建設,力爭通過5年努力,使全省農業信息化水平超過60%。
“國家的資金支持及政策出臺都在客觀上保證著智慧農業向上發展,但是智慧農業在廣大農村是否普及和發展程度更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有業內專家坦言,智慧農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同樣需要引起重視。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汪懋華認為:“推動智慧農業的創新實踐要認真研究不同地區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注重不同地區農業、農村與農民的發展機遇與潛力,讓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發展研究,走向適應農業農村自身發展的新路。”
“在科技資訊方面,傳統的農耕小城市與大中城市或者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但是這也是智慧農業發展的必要所在。”據江西省泰和縣漢君雄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翔華介紹,目前國內智慧農業在新疆、江蘇、浙江等地的普及程度比較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倡導的力度不斷加大;另一方面是農民的思想意識開放,對于互聯網思維更容易接受。
智慧農業是物聯網在農業方面的應用,物聯網為智慧農業提供技術支持。記者采訪發現,農業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的特點。在農業整體比較效益低、以小農戶分散經營為主的情況下,很多物聯網設備因價格偏高很難大面積推廣,智慧農業發展同樣面臨資金難題。 “資金投入是發展智慧農業的首要問題。”物聯網產業協會副理事長柏斯維認為。關于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目前面臨的現狀,劉宗波在接受《中國農資》記者采訪時坦言:“一是使用成本問題;二是經營者觀念更新問題;三是標準制定問題;四是我國農業物聯網的推廣亟待規范。”
“智慧農業是一個復雜的工程,總體處于試驗階段,既要重視它,又不能盲目夸大其 作用,要與現有信息化工作結合。”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表示,智慧農業是農業生產的高級階段,其發展更需科研和生產相結合,企業和教育、政府相結合,栽培、機械與數字化產業相結合,只有遵循市場規律、協同合作,最終才能實現互助共贏。
記者手記
對接種植大戶,智慧農資該出發了
隨著我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加速形成,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的數量在不斷增加,規模在不斷擴大,智慧農業將成為未來這些新型農業主體發展方向。智慧農業的出現,必將給農資行業、企業提出新要求,給其發展帶來新的轉變。
首先,在“互聯網+農業”大背景下,服務經營范圍要從單一的產品服務向“產品+技術服務”轉變;其次,在國家提倡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前提下,未來農資產品的使用要從粗放式使用向精準化投放轉變;最后,在農資消費群體的選擇上,要從普通散戶向種植大戶方向轉變。
智慧農業來了,智慧農資也該準備出發了,尤其農資企業要對接種植大戶,為智慧農業提供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的農業配套服務是必然趨勢,也是農資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向,讓我們農資企業適時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