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助力現代農業“快跑”
發表日期:2016-10-31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041次
“憑借物聯網,無錫農業正在‘快跑’,從以人力勞作為主、生產效率低下的傳統生產方式向以信息和軟件為中心、高效的智慧種養方式轉變。”昨日,無錫市農委人士介紹。目前全市已有39個應用示范點,覆蓋水產、畜禽和種植業5.2萬余畝,農民實現了增產增效,僅4.1萬余畝水產基地就增效4000余萬元。
“以前養魚真是苦,夏季高溫期為防止養的魚因缺氧而死亡,我們一晚上要起來查看五六趟,前年起用了物聯網后,機器自動監測水質,我們輕松多了。”錫山區鵝湖鎮青魚養殖大戶翁炳元告訴記者。他打開手機,顯示出水體溶解氧含量、ph值、水溫指標等參數。“當溶解氧等參數過低,系統會自動報警,我們可立即通過點擊智能化控制模塊的相關指令框開啟增氧泵等方式改善水質。”他介紹。他養的20畝青魚,平均一年可因此節省電費2000多元,節省魚藥4000多元。令他稱心的還有,魚有了疑難雜癥后可通過魚病在線診斷模塊,將相關照片和病癥描述上傳,相關專家就會在線上指導如何防治。
鵝湖鎮水產協會會長顧海濤說,物聯網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兩年多來,該鎮2000多畝魚塘逐步都用上了物聯網技術,實現了精細化養殖,畝均產量較之前增加近10%。宜興自2014年起設立每年100萬元信息化建設獎勵專項資金,對新裝水產智能物聯網設備的農戶給予補貼,目前宜興已有2000多戶養殖農戶安裝,畝均每年可增收1000元左右。
“物聯網的推廣使農業加快向規模化健康種養方向發展。”市農委人士說。鵝湖、宜興水產物聯網應用示范點建起了產品追溯體系,養殖戶什么時候投放的魚苗、用了什么飼料和魚藥,都要通過掃描發票等形式錄入電腦,協會要就此檢查。這樣,消費者一掃二維碼就能知悉農產品是怎樣生產出來的,使農產品銷售價格和范圍不斷拓寬。如鵝湖的青魚銷售由一度滯銷轉為每斤比市場價貴一二元、銷路順暢的好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