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市田柳鎮全面推廣精準水肥一體化技術
發表日期:2016-10-08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466次
農諺道:“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是蔬菜生產發展的必要條件,肥料是蔬菜增產高產的重要保障。人均占有水資源量不到全國平均水平六分之一的壽光市,如何保持蔬菜產業用水均衡?如何讓“兩改”后的新式蔬菜大棚建得好更要管得好?近2萬個蔬菜大棚占據著地域三分之一的壽光市田柳鎮,圍繞發展“品質農業”,舉全鎮之力全面推廣精準水肥一體化技術,并以此為契機,加大加快政府端對農業新技術從篩選到對接種植,再到大面積推廣的力度和進程,搭建起針對蔬菜產業的新技術、新設施的引進和推廣服務平臺,強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精準化和標準化進程,實現粗放農業向精細農業、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轉型。
精準:蔬菜吃上一對一定制的“營養餐”
綠油油的菜畦中間藏著一條條細細的塑料管子,管子中間的小孔滴著水,水慢慢滲入每一株蔬菜的根系,蔬菜植株外的地方干燥如常不遠處的幾根不銹鋼管道靜靜佇立,成為塑料管子的源頭,整個大棚中除了蔬菜和泥土的清香,再無雜味。這是在壽光市田柳鎮西青村王德平蔬菜大棚中的所見所感。
這些年,農民在種菜中形成了 “大水大肥大豐收” 的不科學經驗, 為了達到豐產增收的目的, 一個大棚每年投入大, 還要承擔日漸高昂的人工成本。這讓同時管理著三個蔬菜大棚的王德平十分惱。2015 年 11 月 15 日,正在操作中以合作項目——精準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張久合找到王德平,想要在他的大棚中進行這項技術的實驗推廣,張久合給出三個理由: 第一,該項目是和農業技術現代化在世界上堪稱一流的以色列希伯來大學農學院合作的,技術有保障;第二,該項目不同于以往的水肥一體化技術,采取一對一方式配備營養液,免施任何有機肥, 以標準化方式生產蔬菜,真正實現精準化、標準化;第三,如果使用后達不到原來的產值或收入,補償全部差價。
王德平便拿出其中一個種植西紅柿的大棚進行了實驗。項目的技術人員采集了大棚內水土光熱等資源的大數據,針對不同時期的需水需肥規律,為其配置了一對一的 “營養餐”, 在此期間,王德平只需根據安裝在土壤中的水肥檢測儀進行設備開關即可,這讓原本管理三個大棚有些吃力的他感到甚是輕松。3個月過去后,種植效果讓王德平大吃一驚。“因為蔬菜 ‘吃喝’ 恰到好處, 不僅用水量比原來減少 50%, 節肥 1/3 左右, 并且因為精準供水,棚內濕度適中,作物病害明顯減少,農藥用量減少30%。” 更讓王德平驚喜的是,進行實驗的大棚內,所有櫻桃西紅柿像一個模子造出來的,大小一致,口感與露天種植的幾無區別。嘗到甜頭的王德平今年將3個大棚同時安裝上了精準水肥一體化設備。
“使用這種技術,最大的投入在于設備,平均每個大棚大約1萬余元,一年節省下的錢就能和設備投入抵消 ,更何況這套設備能使用 20年。”張久合介紹,目前壽光市田柳鎮推廣精準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蔬菜大棚大約有100畝,每年能節省各項投入約40萬元。
領先:三大開創 “有土栽培的無土栽培”模式
“鋪個細管管,扎個小眼眼,用水一點點,澆地一片片”,精準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施行,不僅造福了田柳菜農,更是田柳鎮破解資源環境、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環境三大難題,進行農業精準化、標準化探索的有力舉措。
今年下半年,農業部提出到 2020 年實現 “一控兩減” 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的目標,所謂 “一控” 指嚴格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兩減”指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在田柳鎮相關負責人看來,我國農業增產是在長期“大水大肥”的投入基礎上取得的,這造成了很多資源環境和生態環境問題,隨著農業部提出的“一控兩減”政策目標的提出,這一粗放的農業發展模式也將走到盡頭,正因如此,更要在節水高效農業上下功夫,精準水肥一體化技術便是其中的探索之一,他們將這項技術形象地總結為“有土栽培的無土栽培”模式。
除節水節肥外,精準水肥一體化技術還有兩大優勢——省工省時、 高質高效。“菜農僅需開關閥門就能進行田間灌溉和施肥, 省去了清壟溝、 扒畦背、 扒邊埂、 撒化肥等繁重的田間操作,老人、 婦女、‘80后’ 新手都可輕松完成, 由于灌水效率提高, 灌水量減少, 每個灌溉周期可省時3至5天。” 管理著6個新式蔬菜大棚的袁橋村菜農劉長永道。
在張久合看來,精準水肥一體化技術還在無形之中幫菜農降下來另外一項成本,同時還能提升蔬菜的品質。“這項技術通過水肥精準供給,能夠非常有效降低土壤表面往空氣中蒸發的水,只要降低了濕度,病蟲害發生的幾率就會降低,從而減少打藥或者植保的投入。農藥使用減少,精準供給又讓每一項營養元素以最佳配比供給到植株中,不會對土壤造成二次污染,更不會酸化土壤、板結土壤,在生長期內一直維持最好生長狀態的蔬菜,不僅品質會提升,生長時限也會縮短。”
“精準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對蔬菜作物的全生命周期、全生長流程提供科學的水肥供給,生產健康品質蔬菜,捍衛舌尖安全。因此來看,做法的推廣實施,將達到一個地凈菜康增產降本的綜合效果,它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現代化和品質化建設等將起到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壽光市農業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謀遠:力推27個現代農業園區成 “掘金沃土”
位于壽光市田柳村的田柳鎮現代農業示范園內,210畝流轉的土地上,新建了高標準蔬菜大棚19 個。與父輩的種植能手相比雖經驗不足卻致力于科學種植的 “80 后農二代” 田松山,擁有其中的10個。 在田柳鎮,這樣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有27個,面積達5500畝以上,像田松山一樣雖然經驗尚淺卻是未來蔬菜產業發展中流砥柱的人,占據著半壁江山。與南部鎮街區相比,并無發展蔬菜產業的傳統優勢的田柳鎮,借助著大棚“兩改”的契機,在“農業再出發”的過程中迎來一個跨越趕超、加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不僅要讓新式蔬菜大棚建得好,更要讓蔬菜產業管得好,這成為田柳鎮農業發展的突破口。
“如何在蔬菜生產過程中最大限度的節水節肥,已經成為蔬菜產業升級的一個重點,之所以目前精準水肥一體化的推廣面積還有限,很大程度歸咎于傳統農業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帶來的局限,規模越大,成本越低,功效越大。”張久合坦言。為此,壽光市田柳鎮以示范創建為抓手,以平臺搭建為載體,加大政策支持,強化服務理念,充分發揮政府服務職能,繼續推進村“兩委”領辦創辦合作社工作,不斷加強社會化服務支撐,引導散戶種植向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邁進,通過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三化”鞏固提升“兩改”成績。
“以村為單位,以園區為重點,逐步輻射全鎮。”本著這樣的想法,壽光市田柳鎮通過選取重點村、園區開展新技術試驗示范,并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為目的,著力培育一批高產典型,推廣一批實用技術,輻射一批先進農戶,同時增強農技推廣系統活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目前西青村、王高四村等 21 個村莊,田柳園區、唐家園區等 8 個園區的精準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正全面鋪開。與此同時,田柳鎮還持續推進“沃土工程”、測土配方施肥、以色列精準滴灌等新技術,通過建立鎮域土壤大數據,嚴格蔬菜日常送檢和抽檢制度,引導農民從產地源頭上保證農產品質量。
大棚“兩改”符合壽光蔬菜產業轉型發展進程,也是推動大棚升級為“農業大車間”的良機,作為黨委政府,要深刻理解并把握機遇, 引導菜農增加新式大棚的新技術和新設施配置, 提升大棚的科技程度。“從實踐效果看, 田柳鎮所推行的水肥一體化展現了強有力的壽光市場需求, 種菜有對比, 老百姓認, 作為黨委政府, 積極引導新設備、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也是職責所在。 因此我們因勢利導, 舉全鎮之力, 制定科學辦法, 加快水肥一體化在全鎮的推廣應用, 讓這項新技術及時快速、 大范圍地轉化為農業效益, 讓菜農受益, 讓田柳受益, 讓壽光蔬菜產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