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董浜筑夢智慧農業發表日期:2016-09-08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043次農民僅靠一部手機就可以控制自己菜地的灌溉、也可以在工廠化的“車間里”種菜,更可以通過網絡0T0模式實現精準的訂單式銷售……這一幕幕來自江蘇省常熟董浜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真實場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基于網絡的各類新科技不斷融入農業生產方方面面,帶動著農業發展的轉型升級。而越來越多的農民筑夢智慧農業的過程中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傳統的農業技術在創新中插上了“云翅膀”。昨天,記者來到常熟董浜現代農業產業園,感受這里發生的驚人變化。
一部手機實現種植“智能化”
“現在我的蔬菜大棚,就像是一個高科技的智能化工廠,不但實現了水肥一體化,而且還省工省肥還省力,最重要的是通過物聯網管理,種出來的菜直接進市場,基本不愁賣。”種了近十年蔬菜的董浜鎮青年農民余茂喜昨天在自己的辦公室,拿著手機給記者演示如何遠程操控管理數公里之外的蔬菜大棚。只見他的手機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大棚內光照、溫度、土壤墑情等各種信息;同時他也可以利用這部手機直接遙控大棚內水管、施肥、水泵、風機及補光燈等開關的開啟。
“最先搭載互聯網+引擎的,可以說是我們從2010年開始與中國電信合作開發的這個現代農業物聯網手機智能化管理平臺。大棚內安裝了傳感器系統,各種數據匯總到集中控制箱,再通過CDMA網絡以無線方式傳回平臺。農戶通過電腦或中國電信天翼手機登錄平臺,隨時隨地都可以遠程監控溫室大棚內各項指標。”園區副主任王志豐告訴記者,目前董浜鎮基于物聯網技術建立的節水灌溉泵站已建成102座,輻射全鎮3.7萬畝蔬菜和1.2萬畝水稻。通過5年多的實踐,智能農業在董浜真正落了地,信息化和農業的有機結合對農作物育種、生產、繁殖實現了精確化管理,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其中,僅智能育苗一項,就使得蔬菜苗的成活率從過去的40%提高到98%。
物聯網數據庫讓菜農逐漸告別“靠天吃飯”
如果說互聯網+農業首先實現了農戶對農作物生長的科學管理,那么,基于物聯網應用技術建立的農業大數據庫,則逐漸改變著農民靠天吃飯、跟風種植,經常性出現農產品滯銷的現象。
每日清晨,董浜鎮蔬菜交易市場里就格外熱鬧。各路客商精挑細選后,大貨車滿載著新鮮蔬菜運往上海、蘇州,以及常熟城區的各大超市和學校食堂。“由我們配送的蔬菜全部采用訂單式采購。”常熟惠健凈菜配送銷售有限公司負責人顧惠國告訴記者,公司每天定點配送常熟城區12家中小學的午餐,其中的蔬菜全部來自董浜本地。依托董浜“曹家橋”的蔬菜品牌,很多單位和超市都透過網絡主動聯系他們,“互聯網+”訂單農業紅紅火火。王志豐也扳著手指頭跟記者表示,自從實施“智能農業”以來,董浜鎮菜農露地蔬菜畝均收益超過6500元,設施蔬菜畝均超過1萬元,農民從高價值蔬菜種植中每畝直接增收2000元,全鎮農民年人均純收入超過15800元。據不完全統計,現在一年每畝地的勞動力投入減少了10個工作日。他補充道,目前鎮里正在加緊研發董浜蔬菜統一的溯源系統,以后從選種、育苗、生產管理到訂購銷售、物流配送、質量安全都將建立數據庫,實現“生產可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的目標,確保眼下市民最關注的“舌尖上的安全”。
“互聯網+”農業聚起粉絲經濟
搭載了“互聯網+”的翅膀,像余茂喜等眾多的董浜蔬菜種植戶基本不再發愁蔬菜賣給誰了。“以前蔬菜種多種少心里沒個數,要等著經紀人來收才知道;現在基本都是訂單式種植,蔬菜還在地里,就已經提前賣給城里的超市,或通過農產品電子商務進行直投。有的農戶還自己開網店、做電商,粉絲經濟供不應求。”王志豐介紹說,由“互聯網+”培育的農產品粉絲經濟正在董浜逐漸壯大。從去年開始,董浜鎮農服中心主動與上海“廚藝時代”、常熟“家易樂”生鮮直投、常熟“哐吃”等電子商務平臺對接,幫準農戶將董浜古木香椿、黃金小玉米等時令蔬菜通過上網推介,擴大粉絲群,銷售取得了爆發性的增長,董浜的農民由此也過上了現實版的“開心農場”生活。
嘗到了互聯網+農業的甜頭,也更堅定了董浜菜農“上網”的信心。今年,董浜鎮農服中心因勢利導,組建董浜現代農業協會,著力于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的引導和宣傳,開發公益性服務的電子商務平臺,同多家電商公司進行深度對接合作。
職業農民訂單式培養
提上議事日程
依托“科技鎮長團”優勢,董浜鎮近年來與南京農業大學積極協作,成立南農大常熟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多措并舉推進蔬菜科技入戶工程,每年由高校專職教授帶隊在董浜進行種植業新技術推廣服務;每月1日、15日定期向農戶開講蔬菜技術。到目前,董浜鎮已發展蔬菜科技示范戶超2000戶,一大批大棚蔬菜畝均產值超萬元的個體農莊成為名符其實的行家里手。據王志豐介紹,為了解決互聯網+農業技術專才“斷檔”的難題,董浜鎮已與南農大、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等學校達成協議,定期開展訂單式的現代職業農民培訓。同時,通過提供土地、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的扶持,為大學生、回鄉青年等新型農業經營者和職業農民搭建創業平臺,吸引農業科技創新團隊及企業,孵化現代化生產經營人才,逐步形成農業科技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