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智慧農業”, 催生泰州農村“蝶變”發表日期:2016-03-21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410次空中,無人機在盤旋;辦公室里,電腦實時監控著魚塘;用手機掃描一下產品二維碼,就能查到瓜果蔬菜的種子來源、施肥用藥……3月16日,泰州農業開發區物聯網主控室,記者看到“智慧農業”一幅幅“高大上”的實時畫面。
“智慧農業”給泰州農業帶來的一個個新變化,令人眼界大開,而一個個破紀錄的成績更是讓人欣喜不已:全市糧食單產水平連續多年居全省第一,4個主要農業市(縣)、區全部建成省級“畝產噸糧縣”;水稻超高產百畝攻關方,連續創造稻麥兩熟條件下機插水稻百畝示范方單產全國紀錄;農民人均收入實現“十二連增”,連續六年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08:1。
“跳出‘三農’看‘三農’,立足全局看‘三農’,換個角度看‘三農’,才能找準現代農業的發展路徑。”泰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說,推動泰州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既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要求的政治任務,也是促進該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首要任務就是,要用先進理念武裝農民、用先進技術培訓農民、用現代文明提升農民,讓廣大農民跟上發展的步伐。
網上備耕,專業技術交給“服務聯盟”
莊稼有了病蟲害,手機拍照后一鍵上傳,就可以得到專家的指點;需要農機、植保等專業化服務,只需在APP上發布需求,就會有附近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前來搶單……“從口口相傳到網上備耕備種,過去一畝地幾個農民種,如今一人能種上百畝地。”用友網絡泰州分公司總經理徐新林介紹,正在打造的“泰州智慧農業”手機服務管理平臺上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涉及種子、農藥、肥料、農機、畜牧獸醫、專家、勞動力、金融、保險等,涵蓋了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每一次服務,都會留下服務記錄、由農民評價打分,并接受政府部門的監管。
泰州在全國地級市首家成立家庭農場服務聯盟,把14家涉農部門、金融機構、農資企業“網”到一起,在政策、技術、信息、種子、農資等方面,對家庭農場等種養大戶實行一站式、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重點服務。據泰州市農委主任毛正球介紹,目前,該聯盟已吸納家庭農場主會員641名。說起這一年多來的變化,溱潼鎮桂華糧食種植家庭農場主薛桂華連連夸贊。過去時常為植保心煩:合作社600多畝地,依然采取三四個人拉著幾根管子在田里人工作業,一天作業只有80畝左右。“好的植保機械往往都在10萬元以上,自個買浪費;請別的植保專業合作社作業,費用又有些高。”薛桂華說,參加聯盟后,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同樣值得稱道的,還有遍布泰州農村的農業科技服務超市。“一張網就能‘網’來專家教授,如今,農業科技貢獻率超過65%。”泰州市科技局局長祝光說。服務超市集成了各類科技資源,農民走進任何一家超市就能夠一次性獲得生產所需的成果、技術、信息、產品和服務,且統一品種、統一種植養殖技術、統一檢測標準、統一品牌銷售。
品質雙優,特色產品插上騰飛翅膀
農村白果多得很、也不好賣。可高港區許莊街道馬廠社區星宏超市老板朱益萍,把白果放到網上,三四元一斤賣得很快。她代理了樂村淘的社區體驗店,幫村民在網上買東西、賣當地農副產品。高港樂村淘電子商務公司總經理田培余說,目前在樂村淘銷售的白果、大米、芋頭等本土農副產品有10多種,下半年將增加到20多種。
“‘觸網’,為泰州農產品插上騰飛的翅膀。”泰州市市長史立軍說。該市與淘寶、京東合作建設地方特色館6家,開設農產品網店4500多家。短短幾年時間,泰州芋頭的“翻身”最為精彩:品質、品牌、營銷、價格都得到新的提升,賣上“遼寧艦”航母、“遠望號”測量船,每畝純收益近萬元。芋頭產業鏈也日益拉長,香芋脆脆條、芋葉安眠枕等產品頻頻亮相,龍香芋代餐粉和速溶原漿飲品獲得了4項國家發明專利。
“農產品‘走紅’網絡,歸根結底還是品質好。”泰州市副市長陳明冠介紹,在泰州,“種源農業”方興未艾,聚集的種子、種苗、種豬、種禽、種魚被稱為“五種全會”,成為科技領先的標志。上市企業紅旗種業為龍頭的20多家種業企業,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1270個,種子種苗繁育基地26萬畝。畜禽新品種“蘇姜豬”通過農業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建有國家級姜曲海豬保種場。國家級水禽基因庫國內收集品種最多、規模最大。
看好前景,“農二代”精彩上演鳳還巢
大學生張杰放棄了曾經向往的大城市,回鄉務農,如今成為“江水源”家庭農場負責人。“我承包了200多畝農田,采取稻蟹共作模式,既生產有機大米,又養魚養蟹。”張杰說。雖然比正常水稻生長期長近兩個月,用生物誘蟲燈滅蟲,不噴農藥,用蟹的排泄物作為天然生物肥料,畝產也只有400公斤,但產出的大米,每公斤批發價在20元以上,再加上養蟹的收入,效益遠遠高于常規水稻種植。
“一批‘80后’‘90后’從逃離農村到逐漸回巢,得益于政策支持和農村的巨大發展潛力。”泰州市委農工辦副主任智俊忠說。該市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達2.2萬家,其中工商登記及認定管理的家庭農場3561家;土地流轉面積超過205萬畝,接近家庭承包面積的六成。
有知識的“農二代”回歸,不是簡單地重新挽起褲腳下田,而是帶來了很多潛移默化的變化。更多農民在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產業融合不斷向深度進軍,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不斷延伸加長的進程中獲得更多的收益。“牽手”亞洲最大的歐福蛋業,投資近1000萬元興辦蘇鵬蛋業生物科技公司,蘇鵬人可謂大手筆。蘇鵬禽蛋購銷合作社秘書長姚永鵬說,如今的蘇鵬蛋業實現了從單純的收雞蛋、賣雞蛋,發展到加工生產蛋白粉、蛋黃粉、全蛋粉,好彩頭、盼盼、蒙牛等都成為其長期合作伙伴。
相關閱讀:
新型職業農民 搭乘智慧農業快車
未來農業發展趨勢:智慧農業+生態農業
嘉興海鹽縣搭優平臺建設推進智慧農業發展
杭州繼續加大對智慧農業的扶持力度
江西省率先推進智慧農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