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百科
- 生態農業發表日期:2023-10-20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161348次
生態農業是為了緩和生態危機帶來的隱患,而新探索出來的一條新的農業模式。近年來我國在加快農業生態的環境建設上取得顯著的成效,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部分脫貧戶的就業問題。本文就針對生態農業的概念,模式類型以及發展前景等方面來詳細闡述什么是生態農業?
一、什么是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現代化高效農業。生態農業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生態農業要求把發展糧食與多種經濟作物生產,發展大田種植與林、牧、副、漁業,發展大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結合起來,利用傳統農業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
二、生態農業模式類型:
1、北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
“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是在自然調控與人工調控相結合條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氣、太陽能)、保護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溫室養豬及廁所等4個因子,通過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陽能、沼氣為能源,以沼渣、沼液為肥源,實現種植業(蔬菜)、養殖業(豬、雞)相結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環系統,這是一種資源高效利用,綜合效益明顯的生態農業模式。運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區室內外溫差可達30℃以上,溫室內的喜溫果蔬正常生長、畜禽飼養、沼氣發酵安全可靠。
2、南方“豬-沼-果”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
以沼氣為紐帶,帶動畜牧業、林果業等相關農業產業共同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該模式是利用山地、農田、水面、庭院等資源,采用“沼氣池、豬舍、廁所”三結合工程,圍繞主導產業,因地制宜開展“三沼(沼氣、沼渣、沼液)”綜合利用,從而實現對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等效果。
3、草地生態恢復與持續利用模式:
草地生態恢復與持續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規律,按照草地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本原理,運用現代草地管理、保護和利用技術,在牧區實施減牧還草,在農牧交錯帶實施退耕還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區實施種草養畜,在潛在沙漠化地區實施以草為主的綜合治理,以恢復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產力,遏制沙漠東進,改善生存、生活、生態和生產環境,增加農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業得到可持續發展。包括:牧區減牧還草模式、農牧交錯帶退耕還草模式、南方山區種草養畜模式、沙漠化土地綜合防治模式、牧草產業化開發模式。
4、農林牧復合生態模式:
農林牧復合生態模式是指借助接口技術或資源利用在時空上的互補性所形成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產業或組分的復合生產模式(所謂接口技術是指聯結不同產業或不同組分之間物質循環與能量轉換的連接技術,如種植業為養殖業提供飼料飼草,養殖業為種植業提供有機肥,其中利用秸稈轉化飼料技術、利用糞便發酵和有機肥生產技術均屬接口技術,是平原農牧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包括:“糧飼-豬-沼-肥”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林果-糧經”立體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林果-畜禽”復合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
5、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
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是在單位面積土地上,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采用傳統農業的間、套等種植方式與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相結合,從而合理充分地利用光、熱、水、肥、氣等自然資源、生物資源和人類生產技能,以獲得較高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6、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
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是利用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系統工程和清潔生產思想、理論和方法進行畜牧業生產的過程,其目的在于達到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同時生產優質的畜產品。包括:綜合生態養殖場生產模式、規模化養殖場生產模式、生態養殖場產業開發模式。
7、生態漁業模式及配套技術:
該模式是遵循生態學原理,采用現代生物技術和工程技術,按生態規律進行生產,保持和改善生產區域的生態平衡,保證水體不受污染,保持各種水生生物種群的動態平衡和食物鏈網結構合理的一種模式。包括:魚池塘混養模式及配套技術、魚與漁池塘混養模式及配套技術。
8、丘陵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利用型生態農業模式:
我國丘陵山區約占國土70%,這類區域的共同特點是地貌變化大、生態系統類型復雜、自然物產種類豐富,其生態資源優勢使得這類區域特別適于發展農林、農牧或林牧綜合性特色生態農業。包括:“圍山轉”生態農業模式與配套技術、生態經濟溝模式與配套技術、西北地區“牧-沼-糧-草-果”五配套模式與配套技術、生態果園模式及配套技術。
9、設施生態農業及配套技術:
設施生態農業及配套技術是在設施工程的基礎上通過以有機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學肥料(無機營養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為主要手段進行病蟲害防治、以動植物的共生互補良性循環等技術構成的新型高效生態農業模式。
10、觀光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
該模式是指以生態農業為基礎,強化農業的觀光、休閑、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有第三產業特征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形式。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態農業園、精品型生態農業公園、生態觀光村和生態農莊等4種模式。
三、生態農業發展前景:
生態農業具有廣泛的市場,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1、生態食品的國內外份額逐步擴大
目前,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食品保健,生態食品的市場需求將會越來越大。無公害蔬菜、無污染水果、綠色食品已初步顯示它潛在的市場,生態農業的經濟價值將大幅度提高。
2、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上生態農業已經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根據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統計,到2009年,全球生態農業種植總面積3200萬公頃。預計到2020年,全球最高的生態農業生產區域農業生產總面積的比例將達到35%。
3、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糧食依賴于化肥、農藥、農膜等化工產品的過度使用。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生產的同時,也導致了農業面臨嚴重的面源污染。而生態農業不使用農藥化肥,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還能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4、生態農業在某種程度上,保護環境,減少廢物和防止污染的作用,使“三廢”的材料回收再生,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將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來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技術。
相關推薦: